习题作业
返回首页
习题作业
习题答案
  
  
  
 
当前位置:首 页 >> 习题作业 >> 第11章 真菌测试题答案
第11章 真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真菌(fungus):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
2.菌丝体(mycelium):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由可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
3.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成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
4.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
二、填空题
1.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2.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
3.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
4.毛发和指甲等.
三、单选题
1.E  2.A  3.C  4.D  5.C  6.C  7.D 
四.问答题
1.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区别要点
真菌孢子
细菌芽孢
产生数目
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
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
形成部位
细胞内或细胞外
细胞内
对热抵抗力
不强,60~70℃短时间死亡
强,煮沸2小时不死
作用
是重要的繁殖方式
不是繁殖方式,而是对营
养缺乏的一种反应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琼脂培养基,其成分简单,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浅部病原性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2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致病性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天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和氧。真菌的菌落分为三类:
    (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显微镜下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菌,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如隐球菌的菌落。
    (2)类酵母性菌落:也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外观形状似酵母型菌落,但由菌落向下有假菌丝生长,伸入培养基。假菌丝是单细胞真菌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而形成。如念珠菌的菌落。
    (3)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体构成。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另一部分伸入培养基中。
    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
3.简述真菌性疾病的几种形式。
    不同的真菌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致病,真菌的致病形式主要有: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寄居在体内的正常菌群中的真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2种类型,一种是感染性变态反应,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它是在病原性真菌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另一种是变态反应,发生原因复杂且常见,大多数是由吸入或食入真菌孢子或菌丝而引起。Ⅰ~Ⅳ型变态反应均可发生。
4.皮肤癣菌为何能引起皮肤癣病?,对癣病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因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故多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甲,引起手(足)癣、发癣及甲癣,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的。
皮肤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是取患者屑、指甲屑或病发,经10%KOH消化后镜检。皮屑、甲屑中见有菌丝,病发内或外可见有菌丝和孢子,即可初步诊断有皮肤癣菌感染。再经沙保培养基或碎片小培养后,可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是何皮肤癣菌。

 
版权所有 © 2009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地址:新疆阿拉尔市 邮编:843300
电话:0997-4680332 电子邮箱:dky@taru.edu.cn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