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细菌学各论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SPA 2.血浆凝固酶 3.S-R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 5.肥达反应 6.青霉素串珠试验 7.暴烈发酵 8.破伤风抗毒素(TAT) 9.卡介苗(BCG) 10.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11.结核菌素试验 12.人畜共患病
二、填空题
1.IMViC试验是指
、
、 、 .
2.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 、 、 三大类.
3.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 及 两大类感染.
4.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 、 和 .
5.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
.
6.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 、
培养基 .
7.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 的生长,常用于 的分离和培养。
8.细菌色素分为 和 两种。
9.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 和 .
10.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 培养基 ,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
11.结核杆菌常用 染色 ,呈
色.
12.结核杆菌对干燥、
和 抵抗力较强 ,但对
、
、
较敏感 .
13.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
,感染人主要引起
。
14.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5.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6.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比菌体
。
17.破伤风杆菌经 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8.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9.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
.
三、单选题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2.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产酸 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3.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4.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5.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B.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
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 D.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
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6、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7、布氏杆菌经抗酸染色法染色后,菌体被染成
A 、黄色
B、蓝色
C、红色
D、绿色
8、芽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的一端使菌体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的细菌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大肠杆菌 C、肉毒梭菌 D、变形杆菌
9、在含青霉素0.05-0.5IU/ml的普通琼脂平板
A 、炭疽杆菌 B、大肠杆菌 C、结核杆菌 D、猪丹毒杆菌
10、能发酵牛乳且成“爆裂发酵”现象的是
A 、产气荚膜梭菌B、炭疽杆菌 C、结核杆菌 D、肉毒梭菌
11、检查巴氏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 、革兰氏染色法 B、荚膜染色法 C、抗酸染色法 D、瑞特氏染色法
12.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13.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14.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革兰阴性大杆菌 ,可形成芽胞; B.有荚膜 ,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C.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E.临床可致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
15.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16.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疱肉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17.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8.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CD4
T细胞
四、问答题:
1.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2.以任一细菌性疾病为例,说说该病的微生物学诊断过程。